课题 |
“图说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课程 |
社会科学基础 |
学时安排 |
1学时 |
年级 |
学前大专15级 |
设计说明 |
创作思路:针对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进行设计,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运用泛雅学习平台,借助图片和视频等手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设计特色: 1、以人物为主线——本课抓住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以人物带动历史,使冷冰冰的历史更具形象和具体。 2、以图片为载体——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和媒体,拓展课堂容量,丰富课堂。 3、利用泛雅教学平台,拓宽课堂学习,充分发挥课前课后的学习空间,进行及时反馈。 |
一、教学背景 |
具有历史核心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体现的重要方面,也是他们以后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之一,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这门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考查科目,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作用。但实际情况中,相比较专业课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而与此同时,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一般。因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借助信息化教学的平台,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历史核心素养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背景和学习兴趣,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注重课堂的整体延伸,丰富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求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加深历史理解,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核心素质。 |
二、学习目标与内容 |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技能: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外交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图片、史料的解读,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取得,增强民族自豪感;感悟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展现的外交才能和魅力。 |
学习内容 |
教材分析:本课导言部分,引用周恩来的一段话,点明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第一目主要交代了三个问题:新中国指定外交政策的背景﹑原则及外交政策的主要要内容。第二目主要讲了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转变。第三目主要讲述了建国初我国政府积极外交活动的成就--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学习内容:有人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这种对话是双向的,多次的交谈。周恩来是建国初中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他的外交活动和讲话是新中国外交的缩影。本节课教学设计以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为主线,通过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活动和讲话来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本课教学设计以史料图片为载体,通过“外交方针”“外交政策”“外交成就”“感悟伟人”“感悟历史”五个角度让学生感知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在与周恩来的对话中把这段看似遥远却与学生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外交史,变得可以亲近。 |
学习重点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和成就。 |
解决方案:通过史料分析、创设外交家情境,强化学习重点,能够说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通过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创设情境,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合作探究中突破难点,加深对和平 |
学习难点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 |
三、学情分析 |
教学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已经养成,抽象思维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意识和探究渴望增强,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对深入探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活动等有较浓的兴趣。但由于两年未接触历史学科,历史知识相对薄弱,历史思维能力有限。加之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信息量大,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四、学习环境选择和学习资源设计 |
学习环境 |
1、教学硬件:多媒体教室、手机; 2、教学软件:在线教学平台 |
学习资源 |
在线教学平台:布置课前课后作业、课中习题检测;学生作业上交,教师整理查阅,学生互评; |
五、学习情境创设 |
1、通过图画周恩来、讲述周恩来的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本课的学习。 2、通过新中国外交家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刻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3、通过周恩来外交活动的图片和史料引导,让学生感同身受,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重要性。 |
六、教法学法设计 |
1、情境教学法:借助文字和图片史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感知历史选择,理解历史人物。 2、问题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有梯度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探究原始史料,培养他们的实证意识; 3、合作探究法:通过开展合作探究、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并能够客观评价相关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4、图文分析法:通过对图片和文字史料的阅读和分析,自主理解历史知识。 |
教学过程 |
课前准备 |
1、学生搜集周恩来的相关故事和事迹,了解周恩来,用一个词来形容,上传学习平台,教师整理。 2、学生画一画你眼中的周恩来,上传学习平台,学生投票,选出最好的那张课堂使用。 |
课堂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设计意图 |
导入 新课 |
周恩来人物 简介 |
1、教师展示学生所画周恩来,设问: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周恩来。
2、学生围绕自己的关键词,自由回答。 3、教师补充总结,导入新课。 |
情境教学;多媒体 |
通过学生的图画和故事讲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周恩来人物创设情境,学生能迅速进入新中国外交历史情境,增强时空观念。 |
研习新课 |
(一)、外交方针 |
1、教师PPT出示史料《共同纲领》,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归纳外交方针。
2、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补充。 |
史料分析法,讲授法;多媒体 |
通过文字史料分析归纳,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
(二)、外交政策 |
1、教师PPT出示图片:《美苏争霸》《两大阵营对峙》《时代》杂志封面(毛泽东),引导学生分析图片透露的历史信息。
2、教师PPT出示关于美、苏对中国的不同政策和态度的材料,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归纳美苏对中国政权的不同态度。 3、师生结合课文内容梳理三大政策。 4、教师设置“对号入座”活动,学生将材料与政策进行对应,通过平台在线选择,得出正确率,检测并强化政策内容。 5、教师设置情景:如果你是一名新中国的外交家,现在有一场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问题,为什么新中国必须“一边倒”而不是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6、学生现场发言,自主辨析“一边倒”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
图文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超星泛雅学习平台 |
通过图文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学生史料实证意识,通过活动设置、创设情境方式,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外交成就 1、与苏联等国建交 |
1、教师PPT出示“国书”,“签署互助条约图”,建交国家表格,引导学生思考与苏联建交的历史意义。
2、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
图文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 |
充分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相关史料,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史料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各项外交成就背后的深层涵义,锻炼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周恩来的活动为线索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其外交行为,培养家国情怀。 |
(三)、外交成就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教师PPT出示亚洲地图,讲述美国对中国的包围态势,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外交事业的出路。
2、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3、教师PPT出示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和访问印度的图片,五项原则的原稿,引导学生思考: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核心内涵。
4、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原则提出的意义 |
(三)、外交成就 3、参加日内瓦会议 |
1、教师PPT出示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图片,学生感受周总理风采,了解日内瓦会议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讨论思考会议特点和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意义。 |
(三)、外交成就 4、参加万隆会议 |
1、教师播放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视频,学生讲述万隆会议中的插曲。
2、教师PPT出示周总理的临时讲话稿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含义,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思考万隆会议的精神内涵。 4、教师补充介绍周恩来总理的万隆之行,升华感情。
|
(四)感悟伟人 |
1、教师PPT出示国际上对周恩来的评价和国际周恩来研究会的网页评价。
2、学生补充介绍周恩来的革命生涯。 3、学生重新谈谈对周恩来的认识,进行情感升华。 |
讨论法;多媒体 |
通过了解多方面的评价,从多角度了解周恩来,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
(五)感悟历史 |
1、师生共同对比新、旧中国的外交局面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得到的启示。
|
讨论法 |
引导学生古今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以史为鉴的魅力。 |
课堂小结 |
|
结合板书引领学生一起小结 |
作业 布置 |
小论文 |
比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闭关锁国时期的外交政策,写一篇小论文,上传学习平台,学生互评,选择最优,下次课前朗读分析。 |
多元评价法;超星泛雅学习平台 |
通过小论文形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通过学生互评的方式加深学生历史理解。 |
七、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本课的设计思路一是通过人物串联历史事件,通过大量周恩来外交活动的图片来解说历史,这点从课堂的效果来讲是成功的。设计思路二是向通过对周恩来外交活动的宣传和历史人物的渲染,让学生感受伟人的外交魅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设计思路三史实是基础,通过史实对历史的感悟是重点,以史为鉴,知历史兴替,不忘历史,激励前行。 |
|
|
|
|
|
|
|
|
|
|